1、 抗細胞因子或其受體的
抗體
在正常人身上可以檢測到微量的抗細胞因子抗體。這些抗體的功能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其中有些抗體可以起到抑制細胞因子的作用,有些抗體則可以延長細胞因子的半衰期。用細胞因子或其受體作為免疫原對動物進行免疫而獲得的抗體,特別是某些單克隆抗體對細胞因子有很強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治療由細胞因子引起的疾病。
目,一些抗細胞因子單克隆抗體已進入人體試驗階段,如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抗人IL-6單克隆抗體、治療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應的抗人IL-2受體抗體或抗TNF抗體、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抗人IL-6受體等。
2、 可溶性細胞因子受體
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可以在工程細胞中選擇性地表達細胞因子受體膜外區域。這種可溶性細胞因子受體能特異性地與細胞因子結合,防止其與膜表面的受體結合,然后抑制細胞因子。由于基因工程的可溶性細胞因子受體與自身成分結構相同,自身免疫系統無法識別,所以在臨床應用上比外源性抗細胞因子抗體更具優越性。Ashkenazi將人I型TNF受體外膜區與IgG1Fc基因融合,在真核細胞中表達雙鏈可溶性TNF受體免疫粘附素。它對TNF的親和力高于正常TNF受體時,對小鼠的內毒素休克有明顯抑制作用。
3、 細胞因子受體拮抗劑
迄為止發現的重要的天然細胞因子受體拮抗劑是IL-1受體拮抗劑(IL-1ra)。它能特異性地與IL-1受體結合,阻斷IL-1α和IL-1β的生物活性。大量動物實驗證實,IL-1ra能有效抑制內毒素休克、移植物抗宿主反應、關節炎、炎癥性腸病和缺血再灌注損傷。
除了天然細胞因子受體拮抗劑外,還可以通過
蛋白質工程技術構建人工受體拮抗劑。例如,Kruse通過定向點突變,將人IL-4的124個氨基酸從酪氨酸替換成天冬氨酸。這種突變后的IL-4仍能與IL-4受體結合,但失去了刺激T細胞和CD23+B細胞的IL-4活性,從而阻止了野生型IL-4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