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獻
微生物EM(環境監測)檢測中常遇到的問題與培養策略和培養基的選擇有關。
使用一種培養基(TSA)或者兩種培養基(TSA和SDA),使用單個溫度、兩個溫度,是否從低溫到高溫,還是高溫到低溫。影響微生物回收率的因素有:結果觀察時間(單一溫度通常比兩個溫度早)、成本(只用TSA比使用TSA+SDA便宜)以及微生物回收率的高低。很少有研究報告回收率相關的培養條件選擇,但是,已有報告單一溫度條件30-35℃培養對于霉菌回收的不如兩個溫度培養的好。下面的數據總結了在我們實驗室進行的一項小研究。
采用標準TSA LP80培養基、分別使用30-35℃@5天、25-30℃@5天、20-25℃@72小時+30-35℃@48小時3種方案進行評價。以SDA培養基20-25℃@5天條件為對照,對霉菌的回收情況進行評價。
這些樣本是從生產車間入口附近的非受控區域采集的,以確保足夠高的計數以獲得合適的數據大小。在每個地點取3個表面接觸皿和1個浮游菌(1立方SAS180),每天取12個點。每個點取3組重復樣本,每個培養溫度測試1組樣品。實驗2中還收集了SDA樣本。樣本分別在12月至1月,以及9個月后的8月至9月采集,以覆蓋季節變化。培養后對每組樣品進行計數,以確定菌落計數。在實驗2中,三位分析員還計算了每個組的霉菌菌落數,并計算了每個樣本的平均值。
圖1、在試驗1的3天內,在每種培養策略下檢測到的細菌菌落總數
圖2、在試驗2的8月至9月的3天內,在每種培養策略下檢測到的細菌菌落總數
總的來說,25-30℃的單一溫度日變化小,可能比其他2種方法回收了更多的菌落。這種類型的測試存在相當大的差異,因此需要研究更大的面以獲得更可靠的數據集。
霉菌檢測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每個試驗點霉菌菌落的發生頻率都被記錄下來。結果如圖3所示。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SDA(22.5℃)回收了大部分的菌落,組合溫度(25-30℃+30-35℃)次之,然后是25-30℃,后是30-35℃。在30-35℃條件下,回收率小于SDA(22.5℃)的1%。
圖3.在3天的試驗中,每種培養策略檢測到的霉菌菌落總數
總結
如果成本是驅動因素,那么單一培養基,組合溫度培養(從低到高)的TSA是佳選擇。如果速度是主要的要求,那么25-30℃的單一溫度是好的。如果需要全部回收,那么優選2種培養基,TSA和SDA。
原創作者: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請輸入要搜索的關鍵詞
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細胞凍存液,氨芐青霉素溶液,人白介素ELISA試劑盒,大鼠ELISA試劑盒,小鼠ELISA試劑盒,顯色試劑盒,新生牛血清,標準胎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小鼠血漿,雞紅細胞,透明質酸酶溶液,微生物培養基,胰蛋白酶儲存液,兩性霉素B溶液,LB冷凍緩沖液,ABTS試劑,磷酸酶抑制劑,EB緩沖液,熒光染色試劑盒,肥大細胞染色液,人源基因質粒,胡蔓藤堿乙標準品,番茄紅素標準品,Pd-C-II標準品,知母皂苷E標準品,穿刺培養基,puc19質粒,CPD抗凝劑,熒光抗體稀釋液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曹安公路5588號 電話:021-58999639 傳真:021-58999639 技術支持:阿儀網 總訪問量:7509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