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0年代的中期,A. Kornberg和他的同事們就想到DNA的復制必然是一種酶的催化作用,于是決心分離出這種酶并研究其結構和作用機制。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們分離的蛋白,然后加到體外合成系統中即 同位素標記的dNTP、Mg2+及模板DNA,經過大量的工作,于1956年終于發現了DNA聚合酶Ⅰ(DNA polymerase Ⅰ,DNA pol Ⅰ)原來稱為Kornberg酶。以后又相續發現了DNA pol Ⅱ和DNA pol Ⅲ。開始人們以為DNA pol I是細菌中 DNA復制主要的酶類,后來發現DNA pol Ⅰ的 突變株照樣可以復制,才清楚它并不是主角。現已知道在DNA復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DNA pol Ⅲ,至于pol Ⅱ的功能如還不十分清楚。DNA聚合酶的共同特點是:
⑴需要提供合成模板;⑵不能起始新的DNA鏈,必須要有 引物提供3'-OH;⑶合成的方向都是5'→3'⑷除聚合DNA外還有其它功能。
所有 原核和真核的DNA聚合酶都具有相同的合成活性,都可以在3'-OH上加核苷酸使鏈延伸,其速率為1000 Nt/min。加什么核苷酸是根據和 模板鏈上的堿基互補的原則而定的。
E.coli的DNA pol Ⅰ涉及 DNA損傷修復,在 半保留復制中起輔助的作用。DNA pol Ⅱ在修復損傷中也是有重要的作用。DNA pol Ⅲ是一種多亞基的蛋白。在DNA新鏈的從頭合成(de novo)中起 復制酶的作用。
所有 原核和真核的DNA聚合酶都具有相同的合成活性,都可以在3'-OH上加核苷酸使鏈延伸,其速率為1000 Nt/min。加什么核苷酸是根據和 模板鏈上的堿基互補的原則而定的。
E.coli的DNA pol Ⅰ涉及 DNA損傷修復,在 半保留復制中起輔助的作用。DNA pol Ⅱ在修復損傷中也是有重要的作用。DNA pol Ⅲ是一種多亞基的蛋白。在DNA新鏈的從頭合成(de novo)中起 復制酶的作用。
原創作者:上海遠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